不知不覺已經看到第六集了,有人覺得太複雜,但我覺得是很正常的思考份量。複雜度也就跟美劇差不多,甚至其實比美劇少一點,台灣零思考的戲已經太多了。

(前面寫了一段,但不知道為什麼不見了,就前略吧!)如果要問我對廢死的想法,我的想法是:你要學就學全套嘛!要廢死又沒有終身監禁,這不是拿全民的性命開玩笑嗎?你要清高是你家的事,為什麼要其他人陪你賭?但我不是受害者或加害者的家屬,所以感想也僅此一點而已了,沒辦法更有深度的探討了,但我就是覺得,如果你要廢死,那先把問題解決再說,但沒有終生監禁,那問題就一直沒有辦法解決,在危機仍在的狀況下,談什麼原諒或治遼都是奢侈。 不殺就會放出來,因為台灣沒有終生監禁,死不死不是問題,問題在於會放出來。

photo.jpg

但我很佩服編劇,可以把問題探討得這麼細膩,我很少看到文藝或知識份子不支持廢死的,因為我對他們的印象就是喜歡假清高,在提到廢死的時候,都喜歡拿誤判的例子來說嘴,但那些誤判的,其他民眾也都不喜歡他們死亡啊!但廢死的精神是「國家沒有殺人的權力」,所以即使他們罪有應得,但廢死份子還是覺得不能讓他們死,我也贊成,但沒有終生監禁,廢死就是奢談啊!不然你自己跟殺人犯一起住住看。

編劇把兇手家屬跟受害者家屬的心情跟想法轉折,都做了很全面的描寫,不會太過理想化,是真的仔細的找過資料甚至訪問當事人的感覺的,不會太過偏頗,兇手不是無辜的,這就真的把討論拉到平等的水準之上了,一堆支持廢死的人都強調,兇手有被冤枉的可能,但我覺得,如果怕冤案的話,規定直接證據要有三項以上,不然不得判死刑,這樣還有可能放過一些真正的兇手,但已經是盡力達到平衡了,畢竟這樣有可能放過真正的兇手,讓他有再次殺人的可能,但至少不會槍決到無辜的人。

這就是我小時候支持廢死的原因,因為最早的廢死是;「我們一點都不同情殺人犯,我們只是覺得國家不應該合法的殺人。」但現在的廢死份子都讓我無法支持,覺得他們是拿別人的性命來成全自己的道德,跟一昧支持死刑的人沒兩樣,都覺得一個簡單的答案,可以解決所有的事,這很像戲中吳慷仁飾演的人權律師一樣,太過代入自己的立場了,太情緒化了,我一點都無法同理這樣的人(但我很喜歡吳慷仁><~~),但他為死刑犯的槍決哭的時候,吶喊「這樣我們就不知道他殺人的原因了!」我會覺得他是神經病,不是他演技的問題,大概是我自己的立場的問題=="~。我會覺得如果要預防又不殺他的話,只能終生監禁了,其實我不相信知道原因就可以預防,因為不同的人遇到一樣的問題,不見得會做出同樣的選擇,如果事情這麼簡單的話,我覺得用規定來教小孩就可以了,一點都不需要智慧,我覺得那只是廢死份子想留他們的一條命的藉口而已。

 

VICE610-thumb-500x223-25848.jpg

不只全面性的探討到加害者家屬的感覺,我跟這齣戲立場一樣的就是,如果沒有虐待兇手,那他們沒有任何把殺人合理化的藉口,有些時候不是教育的問題,是人的天性本來就不同,但我不覺得有天生的兇手,只能說人是有本性的,父母也不是完人,只要不是故意虐待,他們也是用自己的是非觀念在教小孩,不然有種的話就來規定,要經過考試才能生養子女,估計連考題怎麼出都無法決定吧?這就沒辦法預防了。 不體諒也不是社會大眾的錯,如果原因很明顯,民眾自然就會支持殺人犯,像當年的鄧如雯,是因為被強暴娶進門,丈夫又虐待她虐待孩子,報警也不受理(因為老公的政商關係很好),到最後只能那自己的命換全家大小的命,司法一直想判她重刑,還是全民覺得她根本無罪,因為這是政商關係害的,全民一起幫她發聲,還上街抗議,到最後還是坐了六年牢,誰說大眾都一定覺得殺人犯就是要死的?我們比司法有人情味太多了好嗎?

所以我覺得兇手的錯不應該歸咎於他的教養者(大部份是父母),就算父母是故意虐待小孩,人之所以為人,就是人可以思考,不然同樣接受虐待,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撫平傷痛,回饋社會?但有些人就一定要用傷害別人來解決?這就是每個人的自我選擇了,我覺得身為人類,很少有非殺人不可,如果是軍人,或要保護自己的家人,我覺得整個社會都是可以理解的,反而只有廢死份子硬要一概而論。編劇公正的地方是,他把加害者的父母,寫成一對平凡的父母,這就不像很多知識份子,想把錯歸於父母,有沒有想過,怪罪兇手沒辦法解決事情,怪罪兇手的父母更沒有道理,更無法解決事情,但這就是現在的廢死份子常做的事,覺得把錯推到父母跟老師身上就可以解決了,這跟把社會的錯怪到兇手身上有什麼不同,一樣都不公正,一樣都失之偏頗。王赦的角色就是我最討厭的那種廢死份子,我這麼喜歡吳慷仁,但他居然可以演到我開始動氣,可見他的演技很好(但我覺得溫昇豪的演技更好,但不能怪其他人,溫的演技本來就很難超越,我覺得他沒有到國外發展很可惜)。

 

maxresdefault.jpg

我覺得賈靜雯跟溫昇豪的角色也很像一般的夫妻,男人比較理性,也可以說比較無情,所以比較容易走出傷痛,女人畢竟跟孩子曾經骨肉相連,所以比較不容易脫身,因為畢竟是從她身上挖出一塊肉,所以賈靜雯的角色雖然不理性,但也讓人無法太責怪。題外話,賈靜雯比我還大,但真是美到出奇,我還記得她剛出道時明明長相平平,現在居然變得這麼漂亮,但厲害的是,她的女兒居然像變漂亮以後的她,看來基因是不錯的,可能出道時正值青少年,孩子到十幾歲剛發育時都比較醜一點XDDD

下載.jpg

我覺得不只受害者跟兇手的描寫很細膩,對媒體工作者的描寫也很傳神,而且把媒體跟受害者的母親這個角色寫得很好,不用多寫一個角色,可以把探討的角度結合在一起,不會把本子變得太冗長,這是很需要功力的,我覺得這齣戲中最出色的是編劇,但有些人覺得她的角度太多太雜了,我剛看到時也同意,因為這真的是台灣編劇常犯的毛病,貪多嚼不爛,同時發展太多主題,又掌握得不夠好,反而每個角度都不夠深入,但真正看到現在,我覺得編聚不會流於平面的點線,而是真的有發展到「面」的程度,但沒辦法,台灣的觀眾給人的印象就是腦袋沒辦法裝太多東西,不然偶像劇跟鄉土劇怎麼會收視率這麼好?但我覺得這就售編劇出色的地方,她不像之前的台劇,如果要探討什麼的話,就很容易變成說教的模式,講太多又不夠會思考架構,反而給人生硬的感覺,但我覺得這齣戲的編劇融合得非常自然,說教的痕跡很少,就台劇來說,這種程勿已經很難能可貴了,我們看看美劇,都可以在一部戲裡面融入這麼多主題,我們只是稍微接近一點點,應該不用擔心觀眾無法消化的問題,我覺得編劇已經處理得很自然了,我覺得訓練一下台灣觀眾的腦袋無可厚非,再不訓練一下,台灣觀眾會越來越弱智的。這齣戲的使命就是這個XDDD

o0V20C_image_s.jpg

ˇㄅ20190325004165.jpg

 

其實我覺得,汙名化精神障礙的不是媒體也不是社會大眾,是幫殺人犯辯護的律師,他們為了幫殺人犯脫罪,就把每個殺人犯都講成精神障礙患者,大家才會有這種刻板印象啊!

我覺得以前的精神障礙還比較受到歧視,現在因為媒體的發達,大家對精神障礙的認知還明確多了,媒體根本就是幫了精神病患者好不好?

覺得應思聰的演技好好喔!他得獎時意氣風發年輕有為的樣子,跟後來發病時頹廢猥瑣的樣子真的是判若兩人,可見他把兩個狀態都拿捏得非常好。

 

但我發現一個很吊詭的現象,就是部戲偷換了概念,戲中是大家都抨擊兇手的家人,說是他們養育出這樣的兇手的,而人權律師則是站在維護兇手的這一邊.......

不對吧!通常怪罪兇手家人跟老師跟社會的都是人權律師,為主證明兇手罪不至死,所以把身邊能怪罪的人全都拉下去了,只有我們反廢死的,一直都很清楚這就是兇手本人的錯!

 

``ㄓ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空為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