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http://ambereny.pixnet.net/blog/post/14564231 這是上一篇,講的是電影「陣頭」的優點,但是這部片非常特別,它非常好看,但缺失也明顯到讓人無法忽視、無法為它辯駁,所以再寫這一篇,就是我忍不住還是得講一講。

「陣頭」的優點在細節的表達,以及拍攝的手法,導演讓演員的特質很有表現空間,並且把演技凸顯出來,氣勢十足。但是我這部片從頭看到尾的途中,老是有很多的問號。為什麼他不高興要這樣表現?為什麼打鼓就是要一直打鼓?他們整天在健行,那最後的演出節目他們是什麼時候編排的?阿泰那麼年輕不是什麼哲學家,為什麼繞台灣一圈就可以把陣頭表演帶好?他要做什麼幹嘛不講讓大家生氣又委屈?那個有點自閉症的梨子為什麼突然就很會打鼓了?

這部片充滿不只台片,甚至是整個台劇 (包括廣告片、mv) 的致命傷,就是「太過天真並理想化」,而且鋪了很多不必要的梗,只為了帶到最後導演自以為充滿感動的那個點,但因為前面不合理,後面的感動就不會很到位,完全沒有整體感。我猜可能因為這是真實故事,導演認為不用考慮合理性,但你總不能連一點點內心世界都沒有吧?是因為電影裡都演自閉症的人會突然展現出過人的特殊才華,所以梨子就理所當然的要很會打鼓嗎?如果加一小段情節,梨子的媽媽養不起小孩要把梨子送來團裡時,說:「這孩子學不會,也沒辦法進學校,就是整天喜歡到處敲來敲去,讓鄰居都抗議,我又沒時間約束他........」後面他突然展現的打擊樂天份就不會顯得那麼突兀。

阿泰就因為看到樹林裡有人在跳陣頭舞,所以就突然知道要怎麼做了,但是為什麼?完全沒交代。師祖突然出現兩次,這我倒是沒意見,因為高人可能來無影去無蹤,不用解釋;問題是他教訓兩個徒弟的話:「你們只知道要守傳統...........巴拉巴拉........所以我要教訓你們。」完全沒說傳統有什麼不好,只說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,但是那想法有哪裡可貴?不知道。感覺上這位師祖講話的邏輯跟小學生差不多:因為他們是主角,所以他們是對的,你們是配角,所以你們堅持的就是錯的。不只這位師祖,每一個角色的對白都非常膚淺,如果不是靠著阿西、廖峻、柯淑勤的演技~這些角色看起來還會更淺薄。

其實不只上面這些點,整部片從頭到尾全都是這種不合理,或是我很想問演員「你在解釋給誰聽= ="~?」的廢話過多狀況,好像鄉土劇,心裡想什麼都一定要大聲講出來,如果不講的東西就什麼都沒了。後來知道導演真的是鄉土劇的導演= ="~,如果照這樣看,至少他電影拍得比電視好。

我覺得導演拍過鄉土劇,好處就是劇情的完整度比較高,不會像一般國片,老是開了一堆頭,卻沒有收尾,好像忘了這回事兒一樣,尤其是「痞子英雄」(但痞子英雄精彩度是勝過陣頭的,只是特色不夠)。缺點就是他可能長期習慣拍給老人家看,不宜讓觀眾思考過多,所以就變成「只要主角就是對的」這樣的邏輯,也不解釋也沒有過度地帶,讓人覺得很隨便 (或是給人「導演本身腦筋不太好、從來不思考」的感覺)。不過就整部片的節奏跟流暢度來說很好看,如果你本來就不喜歡用腦,而且覺得鄉土劇很合理的話,那就可以當作沒看過我這一篇^^~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空為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